贷款
2019-09-09 点击:46
2018年7月中旬,
P2P行业爆雷不止,
噼里啪啦,一路火花带闪电,
无数投资者的资金在短短几天内蒸发殆尽。
这群失败的投资者从此有了个新的名字:
金融难民
涉及数量之多,金额之大,
很快引起了社会关注。
这p2p到底是何方妖孽?
P2P (point to point), 中文名拗口异常,叫做点对点网络借款行业。
起初的设想是如果银行可以不需要抵押地向个人贷款,那人与人之间可不可以直接进行借贷呢?
这个设想并不是毫无理由的。传统银行投资中间机构众多,雁过拔毛,借款方还贷的高额利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等到了投资者手上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而P2P模式使得人们的钱绕过了银行等中间金融机构的高额手续费,直接送到借款方手里,实现了投资方和借款方资金的直接对接。 平台仅仅对借款方信息进行发布,收取少量信息传递的中介费用,散户可以自行对项目进行选择投资,从而使得收益率最大化。
这实际上也体现了P2P模式的去“中心”——银行的特征。(银行流下肥宅的泪水)。
按理说,这两方一个要钱,一个要利息,情投意合,再合适不过了,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痴男怨女,赔的血本无归呢?
说来话长,我们可简单地将原因归为三方面:
01 媒婆乱营业。照理说,媒婆牵完线,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深藏功与名。 小两口日子过得不顺心,吵架离婚总不能怪到媒婆头上。
P2P:? ? ? 怪我咯
但实际上,P2P平台承担的是信息交换的媒介作用。
既然是信息交换的媒介,就务必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但是部分平台风控能力不足,无法做出准确预判;少量平台为了吸引资金、稳住投资者,降低审核标准、隐瞒坏账烂账、甚至空造项目。这些不规范操作都大大增加了双方信息不对称性。
结果双方见面吓一跳,气得投资人找媒婆麻烦,着实无可厚非。
媒婆要有媒婆的亚子。
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率这张画饼(你看这饼,它又大又圆)而忽视了其背后的高风险。
对P2P一无所知,打牌不看牌,选项目就像点豆豆,试图赶着浪潮想从p2p行业中分一杯羹的不在少数。
高高兴兴去
冲浪,有些人全副武装,有些人连内裤都不穿。 潮水褪去,那些光着屁股冲浪的又该何去何从。
投资者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投资者应仔细研究项目背景、平台实力、合同内容等,合理规避风险。
03 男方小白脸。P2P相比银行冗杂的审核程序方便快速、门槛低,非常适合小额借贷,因此主要的借款方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人。
但是同样由于很低的准入标准,贷款市场泥沙俱下。 部分企业并不具备按时还款的能力。 时候到了,欠钱的还不上来,催债的堵到家门口,导致p2p平台资金链的全面断裂。
P2P金融到底是善哉?恶哉?
或者说大家更关心的是在经历数次断崖式跌落后,p2p金融能否阵痛升级,涅槃重生?
毋庸置疑,P2P只要受到规范,就是合理合法的求财途径。
并且就整体行业而言,它具有传统金融难以企及的优点——依托于大数据提高了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能力供求方直接交易,回报率高,互联网操作,方便快速等等。
但是伴随而来的也有平台跑路、信用破产、项目失败的巨大风险。
国家重拳整治P2P行业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把握手段的松紧,使其自由呼吸又不至野蛮生长则是考验执法者智慧的难题。
“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这一巴菲特的投资箴言曾被多少逐利心切的投资者遗忘。
P2P行业飞速发展后的频频爆雷在刨除客观因素之后,有多少是人心贪婪的恶果?
在种种恶相的显露之后,将投资失败全然归因于P2P平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一方面,这种分享方式人们可以直接交换资源,不必通过服务器和大网站,体现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征,另一方面这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丰富性,与萧伯纳的“苹果“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资源,我有一种资源,彼此交换,我们就拥有了两种资源,甚至更多。
因此P2P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在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 如今大家能从网上下载到各种各样的xxx.avi也得归功于祖师爷P2P。 (给P2P老大爷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