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自贸区从沿海至内陆跨东、中、西区域
目前18个自贸区分布从沿海至内陆,跨越我国东中西区域。自贸区建设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因此选址也大多位于对外开放及国际贸易历史较为悠久的沿海地带。在以往的12个自贸区中,有7个自贸区属于沿海省份,加上此次新设的山东、江苏、广西三个自贸区,目前全国所有的沿海省份都有了自贸区。此外,广西、云南和黑龙江均处于沿边地带,强调对外开放、强化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功能。
多数自贸区面积为119.9平方公里
从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角度来说,王福强认为120平方公里可谓面积不大不小正合适。“面积太大了,各种政策的机遇性就会缩减;但面积太小了,许多政策试验也就无法推开,例如产业的谋划、经济结构的调整、政府的放管服改革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都需要一定的城市平台、也就是承载区才能来落地。”
支持前海蛇口自贸区扩区
据了解,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面积也仅有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今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公布,新片区规划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不仅扩容,《方案》还赋予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自贸区数量增多
开放、创新、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是各自贸区发展定位中的“高频词”。例如,天津自贸区、浙江自贸区、辽宁自贸区都提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上海自贸区提到“深化金融开放创新”,福建自贸区则是“创新两岸合作机制。”上海、广东、福建、辽宁、河南、陕西6个自贸区均提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无论自贸区的具体发展方向如何,设立自贸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推动这些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并总结新的制度性开放经验,对其他区域进行示范引领。”王福强指出。
产业定位方面,江苏自贸区侧重的是打造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方面先行先试,侧重促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创新产业发展;河北自贸区将把雄安新区归入,并支持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开放发展。上海自贸区聚焦于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和有效防控风险的金融服务体系;海南自贸区则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自贸区对外企具有强吸引力
8月26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从此前已设立的12个自贸试验区发展情况看,自贸区对外资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今年上半年,12个自贸试验区吸引外商实际投资近7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4%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较全国增速7%的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成为自贸区,在税收、放管服改革、金融开放等方面也可享受一定优惠。
目前,仍未设自贸区的省份有12个,这些省份是否要积极争取呢?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仍未获批自贸区的地区在打好基础争取申报的同时,也要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不能单纯依靠自贸区这一个政策红利。而王福强则认为,继续设新自贸片区的意义不大。“自贸区的使命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然后向内陆不发达区域进行辐射。在这18个自贸区功能各异的情况下,他们探索实践出来的经验可以直接向内陆辐射,完全能起到带动内陆发展的作用。”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李鑫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