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坑害无数大学生的校园贷,如今卷土重来。
调查发现,闪银、拍拍贷、及贷等平台在国家取缔校园贷之后,仍悄悄从事该业务。
高利贷、裸条、自杀……校园贷不断爆出各类负面消息乃至恶性事件,监管层的态度也不断收紧。
然而校园贷却屡禁不止,甚至还“创新”出了更多的高利息收取方式。
校园贷的死灰复燃,一方面是因为正门难开。学生们金融需求一直很旺盛,但银行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的服务不到位。中国每年在校大学生人数达数千万的规模,旺盛的需求、庞大的潜在用户人群,让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银行即使想给大学生放贷,深耕校园金融市场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多位持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需要监管研究的一个制度性问题。
第一是以前的校园贷机构形成了路径依赖,不会干别的,只会放校园贷;第二是一些现金贷产品被包装成了常规的消费分期产品,渗透到了校园市场;第三是对于正规金融机构来说,普通学生并不是非常优质的借款人。
那么有更多资金需求甚至形成借贷习惯的学生,只能向校园贷伸手。供给和需求一直都存在,而监管未能对“变相校园贷”进行识别和有效惩戒,很难抑制供需双方的结合。
整个社会倡导提前消费,“00后”“90后”形成了借款消费的习惯,在“6·18”“双十一”等购物节的全方位轰炸下,剁手党走上了借贷之路。
从借贷平台角度讲,无非是“利益驱使”,因为在当下环境,校园贷是不错的利润增长点。
监管对于校园贷的监管原则是开正门、堵偏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布局,严禁小贷公司及非持牌机构染指。不过,从实践中看,银行积极性不高,仍遗留很多空白之地,给非持牌机构留下了很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