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P2P,原意是点对点,变成一种金融模式后是个人对个人/机构贷款。 类似于自古以来的民间借贷。
而互联网金融的P2P项目,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更大的规模上匹配有闲钱的人和有资金需求的人。 这个模式在刚出来的时候,处于互联网能改变一切的概念阶段,一个概念被封神了,就容易“出事”。
我把钱借给你,你有没有能力还,愿不愿意还,我并不知道。
你把钱投给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又把钱借给那些信用良好、发展向上的个人或者企业。你获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而别人或企业获得了发展急需的资金。
但如果一个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地评估个人或企业的信用,并没有掌握这些人的关键信息,不能鉴别贷款人/企业的信用,那会怎么样呢?
P2P越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它有没有掌握这些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的获取、核实、分析和评判,是一个非常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要做很多很细致的工作。而这些细致的风险控制工作,恰恰是很多 P2P公司最大的短板。
在它无法做信用甄别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钱募集后并没有正常按信用借贷给个人或企业,可能挪去做别的了,收不回就爆了。
最后大部分P2P模式就演变成,干了类似银行的事,但并不持牌,亦不受银监监管,拿后面人的钱垫付前面人的本息,玩不下去就跑路。
在这里,要声明的是我们不是批判所有的P2P和互联网金融,我们给大家讲明背后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共同监督,这一轮溯本清源之后,互联网金融能够回归初心。
我们非常希望未来能有做的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这些企业的重点, 不是在玩转互联网,而在于真正理解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