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金融委昨天再一次发声要稳定金融经济。这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对于市场情绪相当于连续打鸡血,毕竟今年的九月跟以往不同,是敏感时期,不稳不行。
会议依然是熟悉的内容,措施依然是熟悉的套路。不外乎强调一下目前外围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形势复杂,要疏通货币渠道,扶持小微企业,还要稳定通胀等等。
仔细分析一下近期高层持续强调的工作重点,会发现,大家的目光主要聚焦在两点,第一是货币流通,第二是通胀预期。
但是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除了货币政策和通胀外,外汇也是一个重点领域。
而近期的一系列会议都没有涉及汇率相关的话题。
还记得八月初,当汇率破7的时候,市场闹得沸沸扬扬。是不是现在的汇率表现有所好转,所以高层才不关注?
事实恰恰相反,目前汇率更低了,两天前还差点破了7.2。
既然是维稳,那为什么不提“稳汇率”呢?
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是不想稳汇率,而是没办法稳。
这里的没办法稳,并不是说汇率会一直贬值,而是说,在明确了货币和通胀预期后,货币的汇率只能听天由命,无法做到三个领域同时控制。
这三者有点像“三体系统”,不可能完全控制三者的变化,只能依据现实情况,对其中一项,最多两项进行干预。
比如通胀问题,抛开自然因素不说,正常情况下,货币超发会导致通胀,货币贬值也会导致通胀(输入性通胀)。
现代国家,特别是政权比较稳定的国家,都会将防通胀放在第一位,因为恶性通胀的危害实在太大。民国时期中国就经历过恶性通胀,我记得《三毛流浪记》还有过当时场景的描述。
如果一个国家要稳定通胀,同时又想超发货币,就需要有一个强悍的汇率做支撑。
如果一个国家,又想超发货币,又想汇率贬值,那通胀必然高企,无法控制。
全球只有一个国家可以同时做到控制通胀、货币和汇率,那就是美国。这并不是什么制度优越性,也不是什么特殊的管理技巧。美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美元的特殊性,作为国际货币,美元被当作各国的储备货币,因此美国可以通过将通胀风险转嫁到其他国家的方式,控制自身的通胀风险。
回到国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无疑就是提振国内经济和控制通胀水平。
所以在权衡之下,只能主动放弃对汇率的控制。
其实让汇率自由浮动也没什么不好,因为贬值能对冲美国的关税影响,升值能缓解输入性通胀。
不管怎么浮动,都能找到有利的方面。
根据上文的理论假设。
目前的状况是金融委需要稳定通胀和适度放松货币。
那么就需要一个强汇率支持,也就是需要人民币有升值预期。
最近几个月的快速贬值,主要原因是贸易摩擦,也就是说,如果未来贸易摩擦能够缓和,汇率就自然存在升值的预期。如果想在短期之内再提振一下,可以通过在离岸市场发人民币债券或者抛售美元的方式做到。贸易摩擦主动权不在我们这,但是有境外发债和抛售美元的主动权。
所以,
在目前的情况下,未来很可能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否则无法做到国内货币宽松和控制通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