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2019-09-09 点击:37
当初挖了这个系列的坑是我有意为之
当时陆金所刚刚退出P2P
作为行业老大都玩不下去了
老二老三肯定也会玩不下去
老二宜信,老三捞财宝迟早要凉凉
戴志康垮台是能够预料到的
戴志康的后台远远没有办法和平安相比
更别提资产规模、业务多元化、风控
捞财宝哪一点能比的上陆金所
戴老板确实是一代金融枭雄,但是对于他的垮台,我却不感到可惜
P2P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变相高利贷行业
银行不愿意接的单子全都让P2P抢去了
还给自己贴了个“普惠金融”的标签来糊弄老百姓投钱
按照监管机构的标准来看就是非法集资+高利贷
只不过有标签护着,有技术加成来炒概念
脱去这层皮之后还剩什么?不过是非法集资+诈骗的里子而已
对于那些在捞财宝中受损的投资者
我不会为其感到惋惜
你盯着的是它的收益,它盯着的是你的本金
当初好多人就说P2P不安全,你们不信
去年P2P集中爆雷,该收手的时候不收手
看不清监管淘汰P2P来给全面做一次风险教育的目的
看不清这一届一行两会的领导非常讲政治
投资返贫的P2P总有一款适合你
戴老板风云录
当年戴老板是非常牛逼的,八十年代考上人民大学学金融
后来考研又考到五道口金融学院,在那个年代,金融人才稀缺
而且还是五道口硕士,想想就只能知道考上是多么难
戴老板本人家境也是非常一般,所以说他可谓是寒门逆袭的代表
毕业之后,戴老板就去了中信实业银行
也就是现在的中信银行,在中信银行总行做行长办公室秘书
按理说这个职位不错了,以后也是大有可为
但是戴老板在1988年离职,因为这一年中央决定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他觉得将来在海南这个地方干金融一定大有可为
趁着在海南兴起的金融热,戴老板成立了国际金融公司
但后来创业失败,他边加入了一家外资银行,做中国分部的代表
以这次经历为跳板,戴老板被延揽为海南证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并且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的教父
后来他又成立了证大公司,专门做投资业务
在杭州,海南四处投资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知道了,1993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来海发行垮台,房地产在海南掀起了一场金融风暴,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地产危机
所以戴老板不仅赔光了公募基金所有的资产,还背上数百万的负债
但是两年不到,戴老板翻盘了
戴老板通过有效做空国库券,加上在股市收割韭菜,又在1995赚了一亿净利润。那都是国库券市场和股市刚兴起的时候
这一次他又成为了私募界的教父级人物
后来,戴老板又瞄准了原来的风口——房地产
在分税制改革后,客观上为房地产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
在地皮便宜的时候,戴老板在上海、南京、青岛等地疯狂拿地
修建了一系列商业广场,大厦
最出名的就是大拇指系列广场,上海喜马拉雅大厦等
在2003年,证大房产在港股借壳上市,戴老板又一次暴富了
似乎每一次,他都能看准风口
而2010年的两件事又让他开始准备瞄准新的风口
一件事是他高价买到了上海的地块后,资金的周转出现了问题,需要付大额滞纳金,而且在南京等地的房地产生意也开始赔钱了。
另一件事就是那一年全国各地的小贷公司,P2P公司开始兴起,陆金所也是那一年设立的,互联网金融的春风即将刮起。
所以戴老板果断瞄准新的风口,只不过这一次他猜错了风口
这个风口是个假风口。
从2010年开始,他就在深圳办过小贷公司,后来又在全国各地办小贷公司
做小微金融,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至于是否普惠,我想大家心里都有数,用什么手段催债,借款人也门清。
2015年的时候,戴老板就看衰房地产,在这一年年底爆发了宝万之争,后一年的年初提出了房住不炒,当然还有诸多因素,当时研究界也有些大佬看衰,比如说周金涛老师,他说过2014后不要买房,买房起码等2019
现在来看,戴老板对房地产的看法还是蛮正确的
可是这没能改变他在互联网金融上踩雷的事实。
2017年中央对金融的风险定了调子“防风险”
在我们国家干金融,不管国营还是民营,都得讲政治
郭树清书记在2013年银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还说过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当年他可是互金改革派,要逼银行变革。
但是现在,郭树清主席却对互金的看法起了怀疑,今年六月在陆家嘴,郭主席用词十分狠,要清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郭主席会讲政治,他说的话,肯定是上面的意思
经过2010后的多年发展,以捞财宝,证大e贷为主要产品的证大系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了业内前三的水平
2015年的时候,证大系发展可谓是烈火烹油,当时记者访问戴志康的时候,问他:现在互金行业是因为监管管得松才发展起来的,未来监管趋严你们还能维持住前三吗?
戴志康回答很有自信,认为自己平台水平很高,政策的限制不会阻挡证大发展的脚步。
然而八月份戴志康就向全体投资人发信,自己做出担保,说现在政策比较紧,平台兑付比较困难,但有信心完成
戴老板没有当年那么自信了。
做金融的,不要以为发了点财,站在风口上,就能忽视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也侧面反映出我们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其实戴老板这么说也不无道理,现在平台贷款150亿,投资者资金90亿,按理说,能追讨回来六成就能完成兑付。
今年4月份,证大暴力催债被曝光,再加上戴志康主动自首
说明仅仅六成的账款也不好要
伪风口——P2P
六年前利率市场化刚刚兴起,P2P发展如雨后春笋,余额宝迅速发展,天弘基金总资产破万亿。
而银行存贷利差却越来越窄,银行员工的待遇越来越差,裁员、降薪、不断提高销售指标,从单纯日均几万存款涨到日均数十万存款,还有各式各样的存款保险基金ETC贵金属。
很多人都认为银行要完了,当时市场上还发明了一个词叫“金融脱媒”,意思是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繁荣,直接融资越来越多,银行以后单凭存款和理财的那些收益率是比不过他们的,以后银行经营会越来越差,甚至还有人说城商行和农商行会迅速垮台
殊不知,城商行和农商行才是那一轮同业盛世的大赢家
直到现在,社会的思维还有一种惯性,认为银行经营不行了,银行要破产,以后不能把钱存银行里,甚至保险公司还嘲笑银行
首先说保险公司当年利差损的事,自己干的那点事也没比银行强多少
其次是包头那个银行出那么大事都没破产,而P2P不断跑路,房地产横盘阴跌,信托公司路子越走越窄
银行一比其实还相对安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从戴老板的证大投资暴力催债就可见一斑
现在大数据炒的很热,似乎啥都能和云计算、大数据扯上关系。今天统计学老师给我们上课,还说风控大数据也是以后的一个趋势
我真的想拿证大的事情去反驳
大家都认为,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很智能,信用评分准确度高,效率高,比人强多了,比银行传统的风控手段和模型强多了。现在来看,实际上大多数人可能是高估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中国人什么假数据造不出来。
现在宏观分析为什么难干,去问一下统计局就知道了,不是统计数据直接造假,而是统计口径,统计过程有猫腻,直接降低去年同期数值,来去提高今年同比增长率的手法,让宏观分析师们大跌眼镜。官方宏观数据可信度都下降了,民间微观的一些数据....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香港分所支持港独,在大陆所这里帮多少上市公司做了假账?康美药业那事情,大家心里清楚得很。结果到最后倒打一耙反告证监会,然后又接了某两个大国企的审计单子
证监会的脸疼不疼?
你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风控有什么用?到最后,还是银行的风控手段好用,直接上来给你连续追踪债务人的现金流水,拿上对账单一看就知道是啥情况,在串通一下供应链上下游一逼,不用暴力催债也能还
实在不行,直接法庭上见,抵押资产拍卖,变卖公司其他可用资产如存货等
P2P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造假,造给投资人们看,投资人们还信以为真。实际上那些所谓的给投资人看的风控数据,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遮住了他庞氏骗局的本质、遮住了它暴力催收的事实
实际上,和高利贷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国家为了让它做一条鲶鱼,搅和金融市场罢了
当初上面早就看明白了它的风险,现在大环境变了,鲶鱼也该抓回来了
毕竟,银行不接的垃圾单子,P2P才接,你的风控水平第一关就不及格
客户本身风险就大,风控再好,损失也少不了
此外,通过这轮P2P整改,国家一方面是贯彻了防风险的方针,一方面是给全体投资人和老百姓做了一次风险教育。
老百姓以后要往资本市场上投钱,不往资本市场投也该往银行保险投
投资人以后也不要搞这种高风险的游戏
高风险肯定会有高杠杆,现在金融供给侧改革,大的趋势就是去杠杆
杠杆一去,风险立刻暴露
本金做投资,顶多巨亏,一般都亏不完本金,除非是被骗
杠杆投资,不仅会亏完本金,还会背上一身债
让人大起大落的从来都是杠杆,戴老板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既然国家不让我们加杠杆,那就说明一个问题
以后的金融要赚经济增长的钱,而不能赚涨价的钱
这就意味着风口少了,大家要真凭努力赚钱了,快钱越来越少了
只不过人的努力不一定有用,有时候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还要考虑政策的走向,企业也是一样。
让勠力经营本业的企业才有机会赶上风口,风口可遇不可求,人还是要努力,企业也是一样。
以后企业要赚实业的慢钱,不能赚金融的快钱,必须要转型
但这个转型谈何容易
更何况是让大家突然转型
就像是高速路急转弯,会不会翻车?
包头地区那个银行、无数的P2P、垮台的戴老板
故事还没结束。